名稱:以經濟、社會效益作支撐
垃圾處理一是由于采用焚燒、厭氧發酵等減容效果明顯的處理技術, 利用園區有限的土地,大大節省了傳統的垃圾填埋所需要的大量土地,緩解了持續增長的垃圾所需土地的矛盾。二是利用填埋氣發電園區自用,每月可直接節約電費20余萬元,利用余熱為職工提供洗澡及冬季供暖,每年可節省煤炭資源600余噸,直接節省 60萬元。不僅垃圾臭味難題得到較好解決,實現垃圾資源的最大利用率,尤為重要的是節約了大量的煤炭資源,緩解了經濟發展與資源不足的矛盾。三是焚燒發電廠年處理生活垃圾53.3萬噸, 余熱每年發電可達2.2億度,相 當于每年節約7萬噸標準煤,不 僅降低對外部能源需求,并通過 華北電網惠及民眾。項目中采用 中水作為循環冷卻水,每年節省 160萬噸市政供水資源,在實現 垃圾減量的同時有效提升了資源 綜合利用率。四是將餐廚垃圾變 成動物飼料或有機肥,供應大型 養殖場、種植基地,為有機農業 提供了條件。將垃圾化腐朽為神 奇,變廢為寶,在節約土地、煤 炭等生態資源的同時,產生了大 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。
4.拓展理念,繼續發展循 環經濟。城市垃圾處理發展循環 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建設循環 經濟園區。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 中也指出要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 劃、建設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, 實現土地集約利用、廢物交換利 用、能量梯級利用、廢水循環利 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。北京市政 府在(《關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 理工作的意見》中提出,為滿足 今后50年可持續發展需要,規劃 大型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 園區的目標!笆濉北本┦ 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將著力構建 結構合理、技術先進、能力充足 的垃圾處理體系和職責完善的管 理體系,成為固體廢棄物綜合資 源化處理中心;圍繞固體廢棄物 資源化利用、物質能源轉換,
開展技術研發工作,建立科研平 臺,成為固體廢物處理科研開發 教育中心;以資源共享、設施共 建為原則,促進物質循環和能量 循環,實現熱能、電能、生物質 能綜合利用,成為循環經濟產業 發展示范中心。